“十三五”以来,青海省把殡葬综合改革摆到重要位置,通过“立、树、便”健全完善政策体系,深入推进移风易俗,打造本土示范样板,合力推动殡葬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,殡葬惠民利民本色更加鲜亮,为“十四五”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据悉,青海省下发的《关于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救助制度的通知》,各地因地制宜及时出台配套惠民殡葬政策,并根据实际提标扩面,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标准从720元至1250元不等,覆盖户籍居民、在校大中专学生、驻地军警、缴纳社保的外来务工人员,直接惠及人口达518.8万人,累计发放惠民殡葬补贴超700万元。
出台的《青海省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》,对骨灰撒散、深埋不留坟头、天葬、树葬、草坪葬、花坛葬、长期存放等生态葬式予以3000元至800元不等的奖励,并严格生态葬式标准,简化申报流程,规范服务机构,让选择生态葬式的群众能以最快的方式拿到奖补资金,通过奖补引导提升节地生态安葬率。截至2020年10月,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提高至29.3%,较2018年政策实施之初提升了17个百分点。
全面落实《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》,各地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、人情负债过高的问题,修订完善乡规民约、市规民约、职业守则,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民风道德评议会,在破旧扬新中发挥“一约三会”作用。以海东市为例,推动出台了全国首部移风易俗地方性法规,结合地方发展实际,对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喜事俭办”进行概括性设定,通过层层抓落实、事事有标准、级级有考核等硬举措,为全省移风易俗逐步推向法治化进程开辟了新路子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青海省共投资建设殡葬服务设施29个。其中,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8个,殡仪服务中心(站)8个,火化炉环保改造13台,方便群众办理丧事,保障群众公益性安葬需求,特别是近年来推动建设的殡仪服务中心(站)项目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办理丧事难的现象。
此外,青海省殡葬管理服务系统全面上线运行,实现了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纵向贯通,各级民政部门与殡葬服务机构横向互联。全省殡葬服务监管常态化、服务机构经营管理规范化、便民服务多元化初步形成。